圖卡是什麼?
在諮商或是在團體中怎麼使用圖卡? 有圖片的卡片可以帶出什麼?顧名思義,圖卡就是有畫面的卡片。因此舉凡市面上的OH卡、情緒卡(高淑貞設計)、改變卡(高雄學諮)、漣漪卡、彩虹卡及各種系統的塔羅牌,甚至桌遊的卡片(例如:Dixit卡)也會被拿來作為諮商的工具之一。
圖卡的原則
強調投射
在使用圖卡進行活動或治療時,主要倚賴圖卡所帶出來的"投射"。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這種經驗,當看到一張照片或圖片,我們就會想到某個人或某個事件。但是如果那件事件是令人不愉快的,我們多半不想要回想到它。所以,當圖片畫面太具體,或是具有明顯的意涵,反而會降低我們繼續探討的意願,我們的大腦就會發出警訊"阿哈,我發現你的陰謀了,你想要我去講我的祕密,我偏不講"
結合團體歷程
在選擇卡片時,需要考量使用卡片的目的以及配合團體的歷程決定運用何種卡片,是在初期為了要讓成員彼此認識嗎?還是在中期想要促進更深入的自我探索?想要尋找人命中的貴人?還是聚焦在現在的感覺?或是結束活動前做整合?挑選正向祝福卡片?
發揮創造力
至於到底有沒有正確使用圖卡進行諮商的原則?雖然中部有諮商師開班授課,教導使用Oh卡經典問句七步驟。也有塔羅占卜師在教授怎麼用。但是,只要掌握圖卡著重投射的性質、諮商目的與諮商基本的倫理原則下,每個人都可以玩出獨特的玩法。而國內已有些相關研究在分享使用圖卡的實徵研究,例如:江宛凌與陳慶福(2008)說明如何用塔羅牌進行個別諮商,而揚淑貞與黃宗堅(2012)則探討如何運用塔羅牌帶領團體。
有幾項尋常使用圖卡的操作方式:
1.挑一張卡片(或多張卡片),說明自己的__(感受、害怕、力量、資源、噩夢、目標、夢想......)
2.將卡片分類。例如:分成兩類,一類代表你擁有的(喜歡的、渴望的),另一類代表你沒有的(不喜歡的、害怕的)
3.輪流抽卡片,接續編故事
4.挑一張讓你覺得安心的畫面,帶領放鬆與冥想,進入這個安心空間
5.挑幾張讓你感覺有力量的圖片,拼在圖畫紙上,把卡片延伸出紙張,用媒材彩繪圖畫紙。
推薦動物王國
我自己則傾向在團體初期運用卡片讓彼此熟悉。我們都有進入陌生團體的經驗,在彼此不熟悉的情況下,或許在內心常會感到煎熬"現在好尷尬歐,到底要說些什麼?"或"我要講些什麼話"或"我要講什麼才不會讓自己看起來很笨拙",透過卡片讓他們具體的介紹自己的特質、能力、興趣等正向的訊息,往往可以讓人比較願意開口。
"從這些卡片裡挑選一張,你覺得像你的動物,你擁有這個動物身上的特質與能力"
有一套卡片就滿適合進行這種暖身活動,"power animal oracle cards"(照片下圖)共有44張動物卡片,每張卡片用簡單英文描述該動物與相對擁有的特質,例如:獅子代表"勇氣,能為自己發聲",但是這一套卡片單價較高(售價近600台幣)。借用博客來商品連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F010392658
另外,我在一般書店幼兒區發現了一套可替代的卡片"Baby’s 100張全方位圖卡:動物王國"(照片上圖),這套卡片共有100張動物圖片。因為這套工具是設計給"幼兒"認識動物之用,因此卡片背面用簡單中文敘述註明動物名稱與屬性。例如:獅子-"公獅子,臉繞一圈毛,吼一聲,動物們都拼命逃!"比起"power animal oracle cards",這一套卡片不僅相較便宜許多,而且有更多的動物可以選擇。
博客來連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28064
使用圖卡的風險?
但是,董智慧心理師曾提醒"如果你用口語就能夠工作的話,為什麼要使用卡片?"這個問句能帶出許多的反省:是不是諮商師很焦慮,才需要準備很多道具?是不是諮商師想要送禮物給成員(尤其是在使用正向的卡片,例如漣漪卡、彩虹卡)?另外,潘貞妮老師也提醒"有些投射圖卡是反映創作人本身的投射,使用這些投射圖卡可能帶來潛在的風險"。
這些提醒在告訴我們,卡片不是不能用,而是用的人要清楚自己為什麼要使用,並且要小心挑選適合的材料。如果要避免投射卡片的暗示性,另外一項的作法,就是讓他們自己製作屬於自己的卡片。事先收集大量的舊雜誌,提供剪刀、膠水與紙張,讓成員把腦中的圖像自行拼貼出來,不僅不會受到既有卡片的限制,並且在創作的過程中,也可以提供額外的好處(例如:專注與平靜)。
備註:
江宛凌、陳慶福(2008)。以塔羅牌為諮商媒介所引發低自尊當事人之重要事件與晤談感受初探研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24,107-145。
楊淑貞、黃宗堅(2012)。藝術塔羅:以圖卡進行成長團體之經驗初探。臺灣藝術治療學刊,2(2),55-67。